藝術欣賞----美術館利用

藝術欣賞----美術館利用

梵谷的畫風很特別,繞著如風輪一般的筆觸旋轉著,不管是描寫天空的雲彩或星月的光芒,他都慣用有力的短直線一路堆疊,直到整個畫面佈滿了線條的渦流。相較於梵谷,畢卡索近乎於童稚的造形,幾乎幾筆就勾勒出物體的形貌,甚至簡化到和孩子一般模樣。如果經常接觸,不管從書本或美術館參觀,近兩歲的幼兒就能清楚辨識出梵谷充滿強烈情感的筆觸,或畢卡索充滿童稚趣味的造形符號。當然,如果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,這種能力也就變得不可能和不可置信。

 

 

例圖一 馬蒂斯(Henri Matisse,1869-1954)紅色和諧 1908 油畫畫布 180×220cm 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

例圖一 
馬蒂斯(Henri Matisse,1869-1954)
紅色和諧 1908 油畫畫布 180×220cm 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

例圖一 
馬蒂斯(Henri Matisse,1869-1954)
紅色和諧 1908 油畫畫布 180×220cm 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

  藝術的素養品味,不能只有不知所以然的畫畫圖就算了。要開發視覺的無限潛能,讓藝術成為生命的品質、一種生活的工具,正如美學大師魯道夫、恩海姆眼中,就是用來「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人」和「住在什麼樣的地方」的一種高雅方式。讓「高雅方式」成為無所不在的生活態度。但是如果舉目所見都找不到什麼所謂的「高雅」,那麼高雅就必須靠自己用心鋪排創造了。

例圖一 
馬蒂斯(Henri Matisse,1869-1954)
紅色和諧 1908 油畫畫布 180×220cm 聖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館


  有些資源可以利用,二十一世紀是博物館時代的新紀元,美術館目標從傳統的「典藏展示」轉變為「教育」,利用美術館的豐沛資源,已經是當代藝術教育的共同趨勢。美術館能夠提供的多元可能性,讓孩子因應自己的喜好自由「選擇」想要學習的題材,化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,開創出另一種藝術學習情境的可能性。過去以為學校才是美術教育的正式、唯一機構的觀念被打破,將來學校嚴肅制式的美術課程,單一的教室環境,將因為與美術館的資源結合,會變得更活潑、更多元。

 

  在國外利用兒童美術館專為兒童設計的教育性展出,除了彌補學校課程的不足,豐富孩子的學習之外,並且透過為親子設計的共同活動,增進對孩子藝術創作的認知和瞭解。通常學校一學期有一至二次的機會,由公家派車接送安排美
術館參觀,並有專業教育人員

例圖二 實景

例圖二 
實景

 

 


 

解說、執行課程。在台灣目前還沒有這樣的制度設計,只得由父母或老師帶領,進入美術館不僅善用社會的資源,而且透過美術館主題單元設計的美術課程學習,父母重新再學習,更可以幫助孩子們更深入理解藝術家,以及相關藝術理論的詮釋,這些都是值得參與應用的。

  帶孩子到美術館,「有備而來」很重要。通常美術館在重要的展覽前都有相關簡介說明或出版物,網站上也有詳盡的展品介紹,父母老師事前的資料收集以及自我教育,是美術館參觀成功的重要條件。對於展出畫家的生平故事,展出名作的圖像,以及畫家的獨特風格,甚至一些圖畫中的插曲故事,會引起孩子很高的興致,刺激學習的意願動機。沒有事先的教育,孩子走馬看花,名為參觀美術館,其實只是走走逛逛,幼兒容易覺得無聊或排斥吵鬧,這種狀況在台灣的美術館裡時常發生。所以美術館參觀要獲得更高效益,為孩子在生命中帶進「美術館參觀」的高雅習性,事前的暖身準備工作非常重要。

 

  對於展出的內容事先有所接觸瞭解,讓孩子在展場裡尋找焦點,比如說尋找畫家代表性的畫作,或尋找主題如畫中有「花」的圖像,不同的花表現方法作比較,也可以尋找展出作品中的動物,找顏色等等,都有助於孩子的興味。比如去年(2003年)野獸派大師馬蒂斯在史博館的展出,這是世紀藝術盛會,1907年馬蒂斯的色彩革命影響整個世紀的藝術思潮,幼兒能夠恭逢藝術盛事機會難得,也會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記憶。甚至蘇荷兒童美術館也將大師代表作「紅色和諧」立體化,讓孩子進入畫中。例圖的女士身上衣服顏色可以更換,或座位的改變,讓孩子在兒童美術館中搬動替換的實驗,直接感受色彩與面積、位置的關係。

  這幅大作的特色在色彩的平衡和諧,

 

 

zc-g03.jpg


例圖三 
馬諦斯(Henri Matisse 1869-1954)
藍色裸女(Blue Nude IV)
1952 膠彩、剪貼 103×74cm 尼斯馬諦斯美術館(Nice-Cimiez, Musee Matisse)

連對比的三原色在畫面上因為黃藍面積和位置的巧心安排,即使用最強烈的紅色來統整,依然可以創造平衡、安定的視覺效果。小孩子從實際的空間操作來理解色彩基調的觀念,也兼具了遊戲與學習的效果。現代的美術館藝術教育,不能像過去一樣,只看看就結束了,畫依然是畫,我依然是我。後現代的觀看者你或我,既可以是看的人,也可以成為畫中人,更可以也是畫畫的人。從冷眼的旁觀變成主動的參與,甚至從「觀看」,變成直接參與「創作」,隔著幾百幾千年不同的時空,與原作者對話。

 

  從以下的例圖中,孩子們不僅瞭解馬蒂斯強烈色彩的張力,也進入他獨特概括簡化的造形語言。當孩子拿起筆來改寫一番,如圖中的「藍色裸女」,孩子的筆法,比之馬蒂斯的簡潔有力不遑相讓。幼兒不僅在世紀的藝術大事中不缺席,甚至透過相關的練習課程,超越了「看」的侷限,還能進入大師的創作理念,以野獸派的手法動手改寫創作,展現自己的領悟結果。

  引領孩子親近藝術,培養美感情操,除了畫畫圖之外,書本、學習網路、圖書館、美術館,這些藝術欣賞的路向也是很重要!

 

zc-g04.jpg

例圖四 
羅世辰 5歲
(藍色裸女)改寫